埃科光电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年度,受全球经济提高速度下行、整体宏观经济及锂电等行业周期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客户端成本压力增大以及需求增长势头放缓,整体经营情况承压。为维持公司市场之间的竞争优势,公司多措并举:引进高端人才、加大研发投入、持续丰富和优化产品品类和结构;加强市场队伍规模扩充,不断开拓市场区域和客户群体;推动降本增效,强化内在能力等,不断夯实公司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557.5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0.31%;实现归属于母企业所有者的净利润1,575.1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7.65%;实现归属于母企业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纯利润是876.7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5.03%。

  公司持续发挥科学技术创新能力,致力于满足智能制造下游多场景的客户需求,强化自主研发产品竞争力,不断迭代升级产品系列。报告期内,公司依托已有基础,不断突破相关技术,快速扩展产品线%以上,其中,线余个型号,面扫描相机新增近20个型号,丰富了分辨率像素阶梯,完善了接口配置,从而满足了多样化的市场应用需求,进一步助力工业相机的国产化替代;图像采集卡新发布万兆网系列,采集速度达40Gbps,适配了Windows/Linux等多个操作系统,为客户提供了更丰富的机卡一体化解决方案。此外,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了从可见光产品到短波红外、紫外的非可见光及多光谱产品的延扩,从2D产品到3D产品的拓展,发布了智能光学对焦单元等功能型模块产品,构建了更多元维度的产品矩阵,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在继续巩固和拓展在PCB、新型显示、锂电、光伏等主要下游应用领域核心客户同时,加大开拓新应用领域市场,逐步加大推进3C、半导体和生物医药等行业的产品应用。凭借着优异的产品性能、有竞争力的价格、良好的品牌效应,公司客户群体更加丰富,客户结构不断优化,为业绩增长积累了较强势能。2023年,公司整体客户数量为388个,较去年同比增长45.32%,部分新客户为综合实力强、市场地位领先的知名行业龙头企业,为未来公司在相关领域的业务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完善营销能力建设,积极构建体系化营销能力建设:一是大力构建市场开拓能力,二是积极扩大销售团队规模,三是提升现场应用服务团队能力。截至2023年底,公司营销团队规模达77人,较去年同比增加48.08%。公司在多地设有办事处或分公司,持续加强属地营销能力建设,拉近与客户的距离,提高客户响应速度,提升客户满意度,从而提升拓展客户的效率。持续扩大与经销商渠道的合作,助力公司产品客户覆盖规模,经销规模逐步扩大。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打造海外营销团队,争取让海外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极,2023年公司海外主营收入为2,973,142.09元,较去年同比增加58.46%。在市场开拓方面,分别建立了新型显示、锂电、3C、半导体和生物医药等多个市场推广与应用研究团队,让公司产品更加贴近用户需求,从终端用户需求出发,加强市场机会捕捉能力。此外,公司还积极参加国内外展会,加强产品品牌宣传,持续提升公司产品在行业的知名度和客户认可度。

  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公司积极探索并建立了多样化的绩效评价体系和薪酬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建立了稳定高效的人才团队;公司不断完善内部人才培养机制,针对不同岗位的发展要求,进行分类指导和培养,打造组织人才可持续供应链;公司还积极借助“外脑”,依托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高新领域项目、合肥市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项目等重点项目,积极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科院合肥分院等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提升公司创新效率。

  为提升经营效率,公司采取多项措施大力推动提质增效。产品方面,出于成本优化、功耗降低、核心芯片国产化替代等需求,公司对多款产品进行了持续迭代升级,在产品性能提升的同时,有效降低了产品成本,增强了供应链稳定性,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生产管理方面,公司注重与供应商和客户的沟通,通过建立需求预测、物料计划和库存管理的动态协调机制,对生产现场进行柔性布局,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使产品能够及时交付、高效流转;同时,公司不断强化精益生产意识,采取5S管理、价值流分析等一系列手段,持续改进生产流程,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缺陷,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完善各业务环节的信息系统建设。在优化OA、ERP系统,提升协同工作效率,强化决策支持的同时,在客户信息管理、生产管理方面,公司上线了CRM、品质数据管理系统,提高公司运营管理效率,促进客户满意度的提升。此外,公司上线了数据加密软件系统,使公司在数据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方面获得更显著的效果提升。

  公司作为高端制造装备核心部件产品提供商,是专门从事工业机器视觉成像部件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我国机器视觉领域自主研发创新国产品牌的先锋企业。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作为工业机器视觉核心部件的工业相机及图像采集卡两大品类,涵盖160余个产品型号。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凭借着高质量的产品、专业高效的技术服务、完善的产品解决方案及持续稳定的供货能力,公司已成为国内机器视觉领域核心部件的关键厂商。公司产品已被批量应用于PCB、新型显示、3C、锂电、光伏、半导体、生物医药、包装印刷等行业,获得包括京东方、华星光电、维信诺002387)、宁德时代300750)、欣旺达300207)、景旺电子603228)、深南电路002916)等行业龙头终端用户高度认可。

  工业相机是机器视觉系统的核心部件,可以将收到的光信号转变成有序的电信号,再通过模数转换并送到处理器以合成图像。相比于普通的民用单反相机而言,工业相机具备更好的图像质量、更高的工作稳定性、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以及更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能力等特点。公司的工业相机主要为工业线扫描相机、工业面扫描相机、3D工业相机。

  工业线扫描相机以“线”为单位进行图像采集,主要应用于板材类、卷材类或者其他需要通过连续运动(移动)完成成像的场景。被检测的物体通常匀速运动,利用一台或多台相机对其逐行连续扫描,以实现对其整个表面图像的完整采集。线扫描相机因在检测或测量幅宽比较宽、检测效率要求比较高的场景中具备独特的优势,被大量应用于工业制造、生物医药、科学研究、轨道交通、农产品分选等领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公司工业线扫描相机分辨率覆盖全面,最高行频达400kHz,能够适配不同场景下的检测需求,已在多个行业中获得广泛应用,真实“国产替代”。

  工业面扫描相机以“面”为单位进行图像采集,与线扫描相机不同之处在于其图像传感器是一个二维的阵列,单次拍照输出一幅二维图像,展示目标物信号强度在空间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的分布。由于工业面扫描相机一次性获取二维图像信息,不需要外部运动机构配合,系统相对简单,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在非流水线的工业场景中,用于采集目标物的形状、尺寸、面积、温度等信息,执行定位、测量、检测、识别等诸多任务。目前,公司的工业面扫描相机共有三种类型,分别为大幅面扫描相机、中小幅面扫描相机和高速面扫描相机,已在新型显示、电子制造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3D工业相机可用于拍摄对象和场景的三维信息。相较于2D技术,3D技术除了显示对象的二维平面信息外,还可以提供记录场景或对象的深度值。在分析对象的体积、形状或3D位置时,尤其需要使用3D图像处理。在检查对象和图像的缺陷时,如果2D方面没有足够对比度,但在高度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异,则可以使用深度信息处理这些任务,在机器人、工厂自动化和医疗领域均有广泛需求。公司3D工业线激光相机基于三角测量原理,通过图像传感器,捕获激光发生器投射在物体表面的激光线信息,重构物体表面轮廓信息,精度可达微米级,已开始在锂电等领域逐步推广应用。

  除了在可见光领域的应用,公司还加强了在非可见光场景的产品拓展,包括有近红外、短波红外、近紫外和深紫外等波段,在实现对目标外观检测的同时,也能实现目标物的材料成分、温度等复杂特征的分析。红外相机利用其穿透深度较大的特点,更多的应用于物体内部状态的检测。紫外相机常应用于半导体制程中,另外在生物医药领域,由于不同的粒子/分子对特定波长光的反射和吸收程度不同,针对特定组织或体液,也有使用紫外相机的场景。多光谱相机通过棱镜分光等色散技术,同时采集多个光谱波段的图像数据,并进行图像融合,可涵盖紫外、可见光、红外等多种光谱信息,从而获取更丰富的内外部特征进行分析。多光谱相机在医疗领域有着重要应用,例如在对病理切片分析时,可以用彩色成像与近红外波段相结合以帮助定位和区分肿瘤和周围组织。公司相关产品正逐步形成系列化,已开始应用于半导体、光伏、生物医药等领域。

  图像采集卡,是构建完整机器视觉系统的一个重要部件,其功能是建立计算机和前端相机的连接,管理相机控制的信号,从相机中获取数据,并将其转换成计算机能处理的信息。图像采集卡依据协议标准收取前端工业相机数据,在板载内存中进行处理,然后通过PCIe等接口写入计算机内存,计算机中的图像处理程序通过采集卡底层驱动加载图像数据后进行信息分析。目前,公司自主研发了基于PCIe接口的CameraLink、CoaXPress和10GigEVision三大类图像采集卡,提供光/电数据接口,以应对大传输带宽、长传输距离、强环境干扰的场景,可适配符合相关标准的主流工业相机,产品在国内市场具有明显优势。

  公司产品批量应用于高精度、高效率的工业自动化生产制造检测系统或仪器设备,为产品质量提供技术保障,公司产品与机器视觉设备的关系示意:

  公司作为工业视觉成像核心部件的产品提供商,产品已在PCB、新型显示、3C、锂电、光伏、包装印刷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公司还在半导体、生物医药、汽车制造、物流等机器视觉应用领域加大拓展力度,努力探索检测场景技术需求及产品应用方法。具体情况如下:

  PCB检测是电子制造领域的典型应用场景,通过应用公司多型号线扫描相机,可以实现对PCB制造过程中的高精度检测需求。公司相关产品在分辨率、图像模式、采集速度、噪声控制等方面达到国际一线产品水平,已服务于国内PCB检测设备头部制造企业。其中,16K高分辨率真彩色线扫描相机、高分辨率高阶TDI线扫描相机均已得到批量应用。

  此外,围绕3C电子组装领域的需求,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小幅面面扫描相机,强化了公司产品线C电子组装方向的应用支持能力,将为公司产品应用场景拓展、业绩提升发挥重要作用。

  公司在新型显示领域不断纵向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已建立新型显示全栈式机器视觉检测核心硬件产品体系。点灯检测是新型显示领域的典型应用场景,多年来,公司推出多款大幅面阵相机,可覆盖各种尺寸、精度要求下的点灯检测场景,并广泛应用于业内各大检测设备制造企业。其中,公司研发的超分辨率系列相机最高分辨率已可达到13.5亿像素,充分满足超高精度面板检测需求,在VR、AR等产品检测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报告期内,公司大面阵产品成功导入OLED头部终端Demura设备,同时公司高阶TDI线扫相机产品正在向前端玻璃基板AOI检测拓展。

  极片检测是锂电领域的主要应用场景,公司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锂电池前段、中段工艺环节,在实际测试与生产过程中,产品性能稳定,效果优异,满足应用需求,已服务于业内多家重点终端用户。其中,公司的高分辨率高阶线D相机等新产品在多种新型检测环节中表现优异,目前正与合作企业积极推进该类特殊检测方案。

  电池片隐裂检测是光伏检测的重要应用场景,通过配置公司的红外线扫描相机,可以有效展现可见光下无法检测的隐裂缺陷。包括红外线扫描相机在内的公司多项产品已广泛被硅片分选、电池片和电池组件生产、检测设备制造企业选用,并在服务过程中开展多方面深度合作,积极推进该领域应用的国产替代。

  晶圆图形检测是半导体领域的重难点应用场景,公司高端产品及针对性研发产品已满足部分检测需求。未来,公司将继续与半导体检测设备制造企业深度合作,积极探索半导体晶圆、封装段检测需求,推出各类应用于半导体领域的高精度、高速度检测需求的产品。

  基因测序是生物医药领域的重点应用场景,公司高分辨率高阶线扫描相机已满足基因测序的高精度、高响应度、高速度检测需求,已进入实机设备研发阶段。后续公司将继续关注生物医药领域,与业内各大生物、医疗、医药企业深度合作,积极探索基因测序、生物染色、药品检测等应用需求,不断扩展产品体系,满足各类特殊检测需求。

  基于独特的机器视觉核心部件先进技术,公司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机器视觉核心软硬件产品,即公司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向客户销售作为机器视觉核心部件的工业相机和图像采集卡等软硬件产品获得收入和利润。

  公司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采购管理体系、供应商管理体系和基于不同产品需求的采购策略,确保了采购效率和采购质量。

  在采购模式方面,公司主要是结合销售预测和客户订单,通过“以产定采”的方式,对通用原材料和长采购周期的原材料进行安全库存管理的方式,实现了快速生产与交付。主要分为原材料采购和外协加工两个方面:图像传感器、处理器、其他电子元器件等,公司一般直接从供应商处进行原材料采购;机加件等非标件,由公司提供图纸和技术参数给到供应商,供应商根据技术参数和产品图纸要求进行非标零部件的生产加工后由公司进行采购。

  公司的产品生产由制造中心负责,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即以订单为导向,按照客户需求的产品规格、质量要求和交货期来组织生产。同时,公司进行适度的“备货生产”,即根据历史订单数据、下游市场情况等信息进行销售预测,在考虑上游供货周期的基础上,依据公司的生产能力及人力资源匹配情况,制定年度生产计划、月度生产计划和三日滚动生产计划,通过提前排产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公司产品销售由营销中心负责,采用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公司主要客户类型包括各类型装备制造商、机器视觉系统商和经销商等,其中装备制造商、机器视觉系统商是公司目前主要的客户群体。公司建立了以总部——区域销售中心为主线,市场拓展、产品销售、客户支持和销售管理四位一体的营销运行体系。公司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全方位、全流程以“交付无障碍、品质无异常、服务无差评”为服务宗旨,成就客户以促发展,推动我国自动化行业往精细化、智能化方向持续发展。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服务于工业机器视觉应用领域客户,是我国机器视觉领域自主创新的国产品牌企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C40仪器仪表制造业”之“C401通用仪器仪表制造”之“C4019其他通用仪器制造”,即“指其他未列明的通用仪器仪表和仪表元器件的制造。”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公司所处行业为“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之“2.1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之“2.1.1智能测控装置”。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所属行业为“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之“2.1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之“2.1.3智能测控装备制造”之“4019*其他通用仪器制造”。

  根据机器视觉产业联盟(CMVU)数据推算,2022年我国机器视觉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10亿元。预计未来三年,得益于宏观经济逐步回暖、下业恢复增长、制造业自动化及智能化进程的加速、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机器视觉产品应用领域的拓宽、国产品牌技术能力持续提升、政策支持、机器视觉行业技术升级等因素,中国机器视觉行业规模将进一步增长。机器视觉产业联盟(CMVU)2022年度企业调查结果显示,国内机器视觉行业规模2025年预计将达到560.1亿元,2022-2025年间年复合增长率预计高达21.80%。

  机器视觉主要起步于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水平领先的美国、欧洲、日韩和加拿大等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21世纪以来,受益于产业需求与技术进步,机器视觉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16年以来,随着人工智能赋能的机器视觉开始在智能制造应用中的加速普及,相关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相较而言,我国机器视觉行业起步较晚,在技术方面的实力有待提升,但随着我国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国内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提升自主研发水平,凭借能够提供本地化服务和定制化服务、对客户需求快速响应、供货周期灵活、产品性价比高等优势,市场份额在逐年增长。

  在智能制造过程中,机器视觉主要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视觉功能,把客观事物的图像信息提取、处理并理解,最终用于实际检测、测量和控制。相较于人类视觉,机器视觉在效率、速度、精度、可靠性、工作时间、信息集成能力、成本投入、工作环境、灰度分辨力、空间分辨力及感光范围方面优势明显。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机器视觉的稳定性、客观性、精确性在制造业中能够对人眼目视检查形成了很好替代。伴随着机器视觉技术的普及、成本的下降,机器视觉在生产环节中的应用逐渐得到深化,在现有领域的深度拓展将带来新的行业增长。

  随着我国制造业对产品生产效率、性能、安全、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持续的工艺革新与精细化的品控诉求,对检测精度、速度、图像传输、缺陷分析、环境适应性等方面带来更高的要求,也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为支持鼓励智能制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我国出台了系列化相关政策:2021年底,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突破一批“卡脖子”基础零部件和装置;基础零部件和装置包括研发微纳位移传感器、柔性触觉传感器、高分辨率视觉传感器等;2023年初,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智能检测技术基本满足用户领域制造工艺需求;2023年12月,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加快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转型;实施卓越质量工程,推动企业健全完善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管理能力,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支持生产设备数字化改造,推广应用新型传感、先进控制等智能部件,加快推动智能装备和软件更新替代。机器视觉作为实现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必备手段,随着工业智能制造的不断升级,机器视觉设备在各个行业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相关核心部件的市场需求有望迎来新一轮的爆发增长。

  机器视觉应用领域广泛,与下业发展密切相关,主要包括PCB、新型显示、3C、锂电、光伏、半导体、生物医药、包装印刷、汽车制造、物流等新兴行业,应用前景广阔。工业相机及图像采集卡是机器视觉应用的核心部件,对从业企业研发能力要求高,具备较高的技术门槛,同时由于应用场景复杂、多元,对产品的兼容性、可靠性要求较高,不仅要求从业企业有非常强的研发能力,还需要从业企业具备足够长时间的行业经验积累。在机器视觉该领域,由于发达国家工业智能化起步较早,拥有明显的先发优势。近年来,国家陆续推出了鼓励工业智能化的政策,为机器视觉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国产替代进程加速。目前,我国新型制造业发展迅速,国内企业已经能生产大部分中低端自动化设备,囊括并创造了大量的应用场景。在此进程中,国产机器视觉厂家凭借性价比高、响应快、定制化接受程度高的特点,逐渐在与进口厂商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同时也涌现出少数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头部企业,能够独立研发机器视觉高端产品,部分产品的核心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随着未来行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和行业整合的展开,预计机器视觉行业的集中度将逐渐提高,掌握核心技术资源、综合服务能力的厂商将从竞争中胜出。

  机器视觉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跨越多个学科和技术领域,需要在图像传感器应用、高速电路设计、成像系统、算法、软件等领域有大量的技术积累,需要长期的产品开发应用经验支持,对潜在的市场进入者构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

  机器视觉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拥有高端专业的人才是行业参与者保持市场竞争的关键。机器视觉行业企业需要拥有大量的多学科、多领域的专业人才,而高端人才的聘用成本较高,且集中于行业领先企业,使得行业新进入者短期内无法组建一支全面的、优秀的人才团队,形成了人才壁垒。

  机器视觉行业技术门槛较高,机器视觉装备制造商及系统商的供应商认证程序比较严格,对其供应商的技术水平、交付能力、产品稳定性、售后服务能力等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具有较高的市场壁垒。

  目前,欧美和日韩厂商占据了全球工业相机和图像采集卡市场的主导地位,如Keyence(基恩士)、Cognex(康耐视)、TeedyneDasa、Baser等。尽管我国机器视觉产业发展迅速,但技术积累相对薄弱,尤其在高速高分辨率相机和高速图像采集卡方面,我国机器视觉设备厂商主要依赖进口,国产化率很低。公司作为我国较早布局工业相机和图像采集卡等机器视觉核心部件的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中高端市场,是行业内为数不多在性能上能与国际主流厂商直接竞争的国产品牌。

  经过十余年的积累,公司拥有分辨率覆盖0.5K-16K的80余个型号线个型号的面扫描相机。公司产品精度与速度的不断提升的同时,在2D的基础向3D视觉延伸突破、从单一光谱向多光谱发展,是国产工业相机中技术先进、应用专业、市场验证经验丰富、市场保有量领先的品牌。公司自主研发的图像采集卡适配市场相关标准主流工业相机,支持多系统操作,在该细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公司与精测电子300567)、宜美智、天准科技、奥普特、奥特维、博众精工、易鸿智能、佳世达、思泰克301568)、佳智彩等国内高端装备制造商、知名机器视觉系统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产品已被多家行业头部终端用户批量应用。

  根据高工机器人、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评选结果,公司为“2023机器视觉产业链TOP30”的企业。公司作为国内机器视觉领域率先突破中高端工业成像产品产业化的企业,未来将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努力实现从进口产品国产替代向探索行业标准、引领行业方向转变。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的发展,“AI+视觉”的需求持续扩大,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技术近年来在机器视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图像识别、物体检测和图像分类等方面实现了更高的准确性和更快的处理速度。近年来大规模语言模型(LLMs)的出现,显著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Meta提出的SAM大模型是一种用于图像分割的视觉基础大模型,有望加速推动机器视觉应用发展。开源的SAM模型实现了零样本和少样本学习能力,突破了机器视觉的底层技术,扩展了包括物体表面区域分割、外观缺陷检测等许多无规则、易混淆、复杂度高等非标准化场景应用空间。随着大模型进一步向多模态发展,预计图像处理门槛将进一步降低,提升机器视觉产品性能优势,助力其渗透到更多应用场景之中,为机器视觉在工业智能化应用带来新机遇。

  随着芯片算力的不断增加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更接近数据创建的位置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边缘计算技术愈发优势显著。在机器视觉领域,智能相机结合了高分辨率的图像传感器、强大的嵌入式处理器、足够的存储空间以及用于通信的接口,使得智能相机能够独立工作,无需上位机电脑即可完成数据处理任务,极大地提升了相机的实时处理能力、功耗控制以及兼容性和扩展性。此外,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智能相机还可以集成神经网络处理器,用于执行卷积神经网络等深度学习算法,这使得它们能够在边缘进行更复杂的图像分析,而不需要将数据发送到远程服务器进行处理。这种边缘计算的优点包括降低延迟、保护数据隐私以及减少带宽使用。

  随着智能制造变革来临,面对复杂的物件辨识和尺寸量度任务,以及人机互动所需要的复杂互动,出现了二维信息以外的深度、形貌、位姿等空间信息需求,以实现复杂环境中的空间定位、物体识别和交互能力。这类需求推动了3D机器视觉的出现和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机器学习算法与3D视觉技术的深度融合,使得机器能够更加智能化地处理复杂任务,如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3D视觉技术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成为推动机器视觉行业发展新的驱动力。

  随着机器视觉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各行业样本的复杂性要求机器视觉从可见光光谱到非可见光光谱、从单一光谱到多光谱,不仅需要实现目标的外观检测,也需要实现目标的材料成分、颜色、温度等复杂特征的分析。多光谱成像技术通过在不同的光谱范围内捕获图像,为机器视觉系统提供了比单波段成像更丰富的信息,从而增强了物体识别、材质分析和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深度。随着多光谱成像技术的进步,包括传感器成本的降低、分辨率的提高和系统的便携性增强,其在农业、工业检测、医疗影像和安防监控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预计未来,多光谱成像技术将与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技术进一步融合,推动各类应用向更高水平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

  随着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推进,工业自动化需求不断增长。机器视觉系统在生产线上用于产品检测、质量控制、机器人导航等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未来,随着工业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的的深入发展及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部署,对机器视觉技术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推动机器视觉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

  农业领域中,机器视觉技术主要应用于果实采摘、病虫害检测、作物生长监测、农产品深度精加工等方面。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对机器视觉技术的需求逐渐增长。未来,农业机器视觉市场将呈现出较大的发展潜力。

  消费电子行业的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对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要求极高。机器视觉技术在消费电子行业的应用包括外观检测、尺寸测量、焊点检测等,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随着消费电子行业的持续发展,机器视觉行业也将保持稳定增长。

  汽车制造业对精确度和可靠性的要求极高,机器视觉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包括零件检测、装配辅助、车身检测等。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机器视觉行业得到了显著增长。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渗透率不断提升,机器视觉技术在车辆辅助驾驶等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展,带动机器视觉行业的发展。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物流和仓储行业对自动化和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机器视觉技术在物流仓储领域的应用包括条码识别、包裹分拣、机器人导航等,有助于提高物流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随着物流仓储行业的快速发展,机器视觉行业将继续保持增长。

  医疗影像领域对图像质量和准确性有很高的要求。机器视觉技术在医疗影像领域的应用包括图像重建、病变检测、辅助诊断等,有助于提高医疗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随着医疗行业的持续发展,机器视觉技术在医疗影像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展,为机器视觉行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经过多年持续研发和创新挖掘,公司在机器视觉关键领域获得多项核心技术突破,掌握了“光、机、电、算、软”等底层技术,具备了开发机器视觉核心部件的综合能力,形成了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

  公司坚持以自主创新为驱动,持续投入研发,承担了省市多项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2023年8月,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同时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精密视觉感知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等科创平台。公司在机器视觉核心技术方面形成了一批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技术成果,具备较强的科研实力和技术攻关能力。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专利85项,其中发明专利35项、实用新型38项、外观设计专利12项,另公司获得2件海外发明专利;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经申请并获得受理的专利205项(包括已授权专利),其中135项属于发明专利;此外,公司还拥有60项软件著作权、7件商标。

  公司研发投入较上期增加32.69%,主要系公司引入高端研发人才,完善研发梯队所致。

  光学成像和图像处理技术是机器视觉行业的关键基础核心技术,自公司成立以来,公司坚持通过技术创新驱动公司发展战略,坚持高端产品和先进技术定位,依托硬件、软件和精密光学基础技术,逐步打造了包括多线分时、高分辨率、高精度、制冷、高可靠性、多光谱等核心技术体系。目前公司已经掌握了高端机器视觉部件的关键核心技术,包括高精度时序控制、多线分时曝光、短波红外成像、多光谱成像、自动对焦、嵌入式硬件图像检测、光源频闪计算成像等一系列“光、机、电、算、软”等底层技术,具备了开发机器视觉核心部件的综合能力。

  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积累,离不开公司完整的自主研发体系。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知识产权152项,其中专利85项;公司已经申请并获得受理的知识产权294项(包括已授权专利),其中专利205项。公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自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公司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突出,与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科院合肥分院在内的国内科研院所或知名高校展开产学研深度合作,设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等一系列创新平台。公司牵头承担了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承担了省市多项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获得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合肥高新区“潜在独角兽”、“深科技000021)企业”等称号。

  公司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与积累,已具备与国际最优秀厂商竞争的能力。产品在技术和性能指标上可以对标国际主流厂商的相应产品。公司从2012年推出首款国产高速高分辨8K线多个型号的线扫描相机,以及覆盖GigE/USB3.0/CameraLink/10GigE/CoaXPress多种数据接口、分辨率从110万像素到13.5亿像素的面扫描相机。典型产品主要有16K彩色线亿像素超高分辨率电制冷面扫描相机、4,000fps帧率的超高速面扫描相机、8K多点曝光分时线D产品外,公司新布局了3D、功能型模块产品线K线D相机以及智能光学对焦单元。结合下游客户的多样化场景需求,报告期内公司不断丰富产品规格,优化产品体系,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经拥有160余个型号的机器视觉核心部件产品,产品线、高水平的人才梯队建设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如一高度重视优秀人才队伍建设。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公司组建了以十余名博士为核心的优秀人才团队,主要人员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员工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为241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74.84%;公司研发人员为84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26.09%。

  基于公司创始团队的理工科背景,多年来,公司研发团队聚焦工业机器视觉,在高速电子学、图形图像算法、工业可靠性设计以及广泛的工业应用场景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工业相机和图像采集卡领域既具备产品的快速开发能力,也具有攻坚解决“高精尖”问题的能力。公司研发团队各学科人才较为完备且核心人员具备多领域跨学科能力,在解决相关技术难题时能够更快速的定位问题根源并提出具有原理性质的解决方法,使得公司产品具有更强的性能、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一支综合实力拔尖、技术水平扎实、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突出、行业知识丰富的专业队伍。

  公司核心技术团队或成员曾获得了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安徽省首批“特支计划创业领军人才”、合肥市“百人计划”创业领军人才、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合肥市“庐州产业创新团队”、“228”产业创新团队、“江淮硅谷”创新创业团队、合肥市高新区创新创业奖等荣誉。此外,公司持续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培养出更多机器视觉专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深耕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核心部件的工业成像产品研发,非常注重产品品质和现场应用效果,长期为优质的高端装备制造商或系统商客户提供功能和性能领先、稳定可靠的机器视觉核心部件。通过对下业的不断深耕积累,公司已经与主要核心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形成良好的客户信任和品牌效应。公司工业相机产品以国产产品中性能先进、应用专业、市场验证经验丰富、市场保有量高的优势深得客户认可,2016年量产的国产CameraLink采集卡自发布以来一直是中国机器视觉采集卡细分领域中的口碑产品。目前公司产品已在包括京东方、华星光电、深南电路、景旺电子、宁德时代、欣旺达等知名终端用户批量广泛应用,丰富、优质的客户资源和良好的品牌知名度,既为公司业务拓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能使公司时刻把握下业应用的发展趋势,从而促进公司机器视觉产品和核心技术的持续更新迭代,保证了公司产品的领先地位。

  在当前技术更新迭代加速、市场竞争者增多的环境下,快速响应能力已经成为客户选择供应商越来越重要的原因。公司严格按照ISO9001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开展生产和管理工作,持续构建维护规范化、规模化的产品制造和品质检测体系,在品质稳定性、制造效率方面为客户提供可靠保障。同时,公司在国内华东、华南、华北、中部等区域,配备了可覆盖自动化、力学、通信、电气、物理学、计算机、物联网等专业的高学历、高素质、高响应的现场应用支持团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售前、售中、售后支持和服务。基于长期贴近国内客户的服务经验,公司能够更好地挖掘和满足客户各类实际或潜在的需求,在产品交付的同时,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557.5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0.3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575.1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7.6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876.7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5.03%。2023年受全球经济增速下行、整体宏观经济及锂电等行业周期变化的多种因素影响,客户端成本压力增大以及需求增长势头放缓,导致公司销售额和销售毛利率有所下降。此外,公司报告期内新租赁的生产和办公厂房的装修改造支出以及新增产线设备投资等增加了相关费用及固定成本;为了维持公司的市场竞争优势,公司多措并举:引进高端人才、加大研发投入、持续丰富和优化产品品类和结构;加强市场队伍规模扩充,不断开拓市场区域和客户群体;推动降本增效,强化内在能力等,导致公司研发费用及经营成本有所增加;2023年上半年新增股权激励,确认了相关股份支付费用,在上述综合因素影响下,本报告期的利润较去年同期下滑。若未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行业政策、市场竞争环境、公司自身生产经营或下游市场波动等因素出现重大不利变化,导致订单需求减少,将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较大不利影响。

  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优势以及持续的研发能力是公司主要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公司保持技术领先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公司拥有多项核心技术,为保护核心技术,公司通过与核心技术人员签订相关协议、规范化研发过程管理、申请专利等保护措施以防止核心技术泄露,但上述措施并不能完全保证核心技术不会泄露。若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因核心技术信息保管不善、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等原因导致核心技术泄露,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业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下游应用行业普遍具有技术密集、产品更新换代频繁等特征。为了适应机器视觉行业技术革新速度,以及各类客户对产品定制化的需求,公司需要对新技术和新产品进行持续研发创新,以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和产品的竞争力。如果公司不能准确把握市场发展趋势或不能保持持续的创新研发能力,或设计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无法匹配下业应用需求的迭代速度,出现技术被赶超或替代的情况,导致公司无法提供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将直接影响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并对公司未来业务拓展和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为提升公司研发产品市场竞争力,公司需要不断围绕产品技术升级、产品系列完善、新应用领域开拓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人员。但公司对研发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具有不确定性,如果在研发过程中关键技术未能突破、未能形成产品,或者产品性能指标未达预期,或者研发出的产品未能得到市场认可,或者因研发周期长错过了市场窗口等,公司将面临前期的研发投入无法收回且预期效益难以实现的风险,并将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产品已被应用于PCB、新型显示、3C电子、锂电、半导体、光伏、包装印刷等行业,但公司主要客户集中度较高,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合计占比超过45%。公司产品在不同应用领域以及同一应用领域中不同客户之间进行推广时,需要一定的资源投入与时间验证。如公司无法有效拓展新客户并获取订单,可能造成未来在相关下游领域拓展不利的风险;同时,若未来公司在进行业务拓展后不能保持与各行业客户的业务合作,不能持续开展多业务领域经营,或者公司产品不能满足相关领域对产品要求,未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布局,则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的经营规模持续扩大,随着公司业务持续发展和募投项目的实施,公司的收入和资产规模会进一步扩大,从而在资源整合、资本运作、市场开拓等方面对公司的管理层和内部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司管理层业务素质及管理水平不能适应公司规模扩张的需要,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未能及时调整、完善,公司将面临较大的管理风险。

  如果未来宏观经济、行业趋势、市场环境等情况发生变化,或项目组织管理、厂房建设工期、生产设备安装调试、量产达标等不能按计划顺利实施,则会直接影响项目的投产时间、投资回报及公司的预期收益,将会给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或预期效益带来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公司尚处于成长期,营业收入和利润规模仍相对较小。为维持并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需不断引进并保留高端人才,提升研发能力,拓宽销售渠道。虽然公司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降本提效,但若未来市场竞争加剧、国家政策调整或者公司未能持续保持产品的领先性,产品售价及原材料采购价格发生不利变化,公司销售收入和毛利率存在波动风险,导致销售收入的增加无法弥补成本费用增加,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155,469,582.52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9.77%。若未来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或竞争加剧导致出现产品滞销、存货积压等情况,将造成公司存货跌价损失增加,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135,578,442.32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8.52%。未来,随着业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公司应收账款可能进一步上升。若未来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公司个别客户经营状况发生困难,公司存在因应收账款难以收回而发生坏账的风险,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将产生不利影响。

  随着智能制造和工业自动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国机器视觉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行业内各企业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技术进步的不断加快、服务手段的不断加强,以及下业持续发展,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巨大的市场潜力必然吸引更多的竞争者,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如目前高端工业相机市场虽然主要由海外品牌占据,但国内相关企业正以规模生产的成本优势逐步渗透,公司所处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加之全球通货膨胀、市场大环境复苏缓慢,各行业成本压力增加,下游企业倒逼上游企业下调价格,市场将出现一波波激烈的“价格战”。若公司不能有效提升自身综合实力,无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迅速反应、调整市场策略、有效降本增效,公司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公司经营业绩将受到不利影响。

  机器视觉行业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3C、半导体、锂电、光伏、汽车制造、包装印刷等多个行业均有涉及。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对中高端机器视觉行业及其相关下游产业的政策支持,为包括公司在内的中高端机器视觉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若未来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发生调整,机器视觉相关下游产业需求下降,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可能会受到影响,公司将面临行业政策变化的风险。

  近年来,全球产业格局深度调整,发达国家相继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推动中高端制造业回流。此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和技术保护倾向有所抬头,对中国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带来一定不确定性。公司及所在行业为全球经济一体化产业链中的一环,公司通过国内品牌代理商或贸易商采购的关键原材料如图像传感器、处理器等,主要使用国外知名品牌如Sony(索尼)、AMS(艾迈斯)、Atera(阿特拉)、Xiinx(赛灵思)。同时,公司正在积极开拓境外客户。若出现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关税壁垒、品牌商所在国限制出口等情形,或者未来关键进口原材料的价格或汇率发生重大不利变化,进口原材料的采购以及境外客户的开拓均将受阻,进而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及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享有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对公司利润产生一定贡献。公司2018年度至2023年度所得税均适用15%的优惠税率。如果有关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或公司不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条件,使得公司不能继续享受15%的优惠所得税税率,公司的所得税费用将会上升,盈利水平将受到不利影响。

  公司存在境外采购和销售,并通过美元进行结算。未来若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发生大幅波动以及未来公司经营规模持续扩大后以美元计价的销售额和采购额进一步增长,可能引起公司利润水平的波动,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拥有的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相关领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公司未来可能出现知识产权被第三方侵犯、知识产权涉及侵权诉讼或纠纷等情形。如果公司通过法律途径寻求保护,需要付出额外的人力、物力及时间成本,从而导致公司商业利益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如公司相关核心技术被竞争对手所获知并效仿,或者第三方侵犯公司知识产权的行为得不到及时防范和制止,可能对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和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持续扩大,对质量控制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如果公司不能持续有效地执行相关质量控制制度和措施,公司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可能导致与客户发生潜在诉讼或纠纷,影响公司的市场地位和品牌声誉,进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内部控制制度是保障企业财产与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安全性以及可靠性的关键制度。如果公司未来不能随着业务规模的发展而及时调整完善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及体系,或者有关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的贯彻和落实,将影响企业管理的有效性,不利于维护公司财产安全及经营业绩的稳定增长。

  公司在2023年年报中所涉预测性的陈述,例如涉及公司所处行业的未来市场需求、公司未来发展规划、业务发展目标、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现金流量等方面的预期或相关讨论,尽管公司及公司管理层相信,该等预期或讨论所依据的假设是审慎和合理的,但亦需要提请投资者注意,该等预测性陈述仍有较大不确定性。鉴于该等预测与讨论均有风险及不确定性因素,本报告载明的任何预测性及前瞻性陈述,不应被视为本公司的承诺与声明。

  股票的价格不仅受到公司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发展潜力等内在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宏观经济基本面、资本市场资金供求关系、投资者情绪、国外经济社会波动等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

  公司股票价格可能因上述因素而背离其投资值,直接或间接对投资者造成损失。投资者应充分了解股票市场的投资风险及公司所披露的风险因素,审慎做出投资决定。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35,575,368.09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5,751,385.43元,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1,591,247,176.07元,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为1,498,924,787.73元。

  公司坚持“成就客户、开拓创新、诚信务实、团队合作”的核心价值观,以“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推进中国工业自动化水平”为使命,秉承“制度先行、以人为本、高效精细、风险意识”的管理理念,通过自主创新、深耕产业,不断创造价值,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

  技术方面,公司将重点发展更高速度、更灵敏的图像采集技术、3D图像实时融合技术、高光谱成像技术等,并持续在高精度时序控制、多线分时、短波红外成像、多光谱数据融合、自动对焦、嵌入式硬件图像检测、光源频闪计算成像等核心技术方面进行强化,巩固公司在光学成像和图像处理技术方面的优势。

  产品方面,在2D产品线,继续开发多种分辨率、多种光谱工业相机,提升产品性能、可靠性、稳定性以及场景适应能力,开发棱镜分光相机,满足特定场合、高色彩还原或多光谱成像需求;在3D产品线D、光度立体工业相机产品线,满足不同场景、不同精度的工业应用要求;在图像采集卡产品线,继续开发高性能、多功能CameraLink采集卡、CoaXPress采集卡和万兆网采集卡,提升采集卡端数据处理能力,降低后端CPU负载,满足更多的应用场景需求;开发适用于工业机器视觉场景的USB图像卡以及各类转换卡,提升产品性能、可靠性、稳定性以及场景适应能力。此外,公司将继续推动自动对焦技术产品化,除现有模块产品外,继续深入自动对焦系统研发。

  平台方面,公司将开发图形化交互的机器视觉算法平台,研发高精度测量算子与高性能深度学习算法,解决工业领域迫切需求的高精度尺寸测量与缺陷检测类任务,同时结合CPU、GPU、NPU等异构计算平台,进行算法处理加速,推出智能采集卡、智能相机、智能控制器等多种嵌入式算法平台产品,提高埃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解决方案方面,公司将继续深入下业需求,了解客户痛点,积极解决行业难题,将机器视觉技术与其他相关技术如AI、3D视觉等整合起来,为客户提供包括硬件、软件到服务的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公司将继续以下游客户的真实需求为导向,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加大技术开发与自主创新力度,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重点发展更高速度、更灵敏的图像采集技术、3D图像实时融合技术、高光谱成像技术等,进一步推动现有核心技术的优化和应用,并转化为技术专利予以保护,增强公司的技术壁垒,保证公司核心技术的领先性。此外,公司将不断丰富和完善公司产品线,持续推出满足特定场合的工业相机及图像采集卡。同时,公司将致力于开发图形化交互的机器视觉算法平台,并整合CPU、GPU、NPU等异构计算平台,以加速算法处理,推出多样化的嵌入式算法平台产品。并根据应用端的客户需求加大在半导体、光伏、锂电等应用技术研发,积极解决行业复杂场景下的缺陷检测等难题,拓宽产品的功能和可应用领域,持续不断为客户提供创造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近年来,公司所处的机器视觉上游工业成像核心部件赛道,有部分产品序列已进入到国产替代后的国产厂商竞争阶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应对未来的市场竞争格局,公司将从四个方面规划好营销工作。一是持续完善公司的市场能力建设,合理建设包括市场研究、市场推广、市场宣传和应用研究四个方面的能力,发挥市场工作的指挥棒效应。二是持续扩大销售队伍规模,达到全面提升产品销售规模的能力。目前,公司销售队伍规模还偏小,队伍年轻且缺乏销售经验,通过持续引进经验型销售人员充实销售队伍,可以实现销售规模的快速提升。三是大力建设并优化销售管理体系,打造体系化销售管理能力。体系化销售管理将大幅提升销售队伍复制能力、指标化管理能力以及规范化运营能力,进而提升销售工作效率。销售体系化建设包括业务流程体系化、绩效考核体系化,队伍管理体系化和销售工具体系化等。四是深挖广拓。深挖PCB、新型显示、3C、锂电、光伏、半导体等公司已有成熟应用的行业需求,从各行业不同工艺段对机器视觉工业成像产品的持续国产替代去深挖机会,比如新型显示面板的前道工艺、锂电池制造的PACK工艺段、光伏的电池片和组件工艺段需求等。广拓就是拓展更多的应用场景,丰富公司产品线,包括半导体、生物医药、汽车制造以及物流等。

  公司将继续进行相关降本策略,通过对原材料采购优化,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集中采购、长期合同等方式,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和成本控制。通过对生产流程的优化,进一步引入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浪费。优化库存结构,实施精益库存管理,减少库存积压,降低库存成本。同时,公司持续推动内控管理提升,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整合生产、销售、采购等各环节数据,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决策支持,定期组织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技能和素质,培养多技能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员工积极参与生产改进和管理提升活动。

  公司将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运作,完善公司管理层的工作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司决策机制。另外还将持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优化体系流程,加强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强化重点环节的精细化运营管理工作,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增强公司的竞争实力,促进公司高质量稳定健康发展。

  业界大咖共探出行产业变革新路径:AI大模型会重构出行行业 自动驾驶将起主导作用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31.74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不佳,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长期投资价值一般。

  限售解禁:解禁2707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39.81%,股份类型: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68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1.00%,股份类型:首发战略配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1621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23.84%,股份类型: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首发战略配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772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11.35%,股份类型: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190.9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2.81%,股份类型: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首发战略配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其他人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