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来参加“办实事 见实效”系列的第二场新闻发布会,我们来介绍“五项管理”的有关情况。所谓的“五项管理”,指的是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和体质管理。今年的1—4月,教育部先后印发了五个专门的通知,对这五个方面的管理分别做出了规定,看似是一个小切口,但是五个方面都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落实立德树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重要举措。所以,今天就向各位来介绍文件下发以来工作的有关进展情况。

  教育部新闻办主任、新闻发言人续梅主持发布会。(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嘉宾有: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吕玉刚司长,基础教育司是负责作业、睡眠、手机这三项管理。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教材局是负责读物的管理。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郝风林一级巡视员,体卫艺司是负责体质的管理。

  下面首先请吕玉刚司长介绍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三项管理工作的有关情况。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管理工作情况。 (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刚才续梅主任讲了这五项管理是小切口、大改革,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双减”落地见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行动。教育部党组格外的重视,将“五项管理”列入部党组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重点事项。其中作业、睡眠、手机三项管理是由基础教育司来牵头。

  教育部办公厅分别印发了关于加强作业、睡眠、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具体管理政策和落实要求。教育部还制订了《推进“五项管理”落实工作方案》,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五项管理”落实推进视频会议,举办了各省分管厅长、处长研讨班,宣传推广了一批地方典型经验,推动各地各校落实工作齐步走、全覆盖,切实做到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和督导检查中常态化推进落实。

  关于作业管理,这和“双减”密切相关。首先是要充分认识作业具备极其重大的育人功能,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要严控总量,加强年级组、学科组作业统筹,做到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平均不超过90分钟。大家注意是平均时间,因每个学生完成作业是有差异的。要提高质量,加强作业设计教研和指导,提高作业设计水平,鼓励学校系统化选编、改编、创编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增强针对性有效性。

  关于睡眠管理,强调睡眠对学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要着力解决中小学生睡眠不足问题。强调要保证时间,对“3个时间”,包括中小学生每天必要的睡眠时间(小学生10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高中生要做到8个小时),以及与这一段时间紧密关联的学校作息时间、晚上就寝时间,都提出了明确的规定。比如说一般的情况下,早晨开始上课时间小学不能早于8点20、初中不能早于8点,个别有时差的地区,按照当地的真实的情况来决定。要防止干扰,落实3个“中断机制”,要求作业、校外培训和在线游戏都要为保障学生睡眠“让路”。个别学生经过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没有完成作业的,家长应该督促学生按时就寝不熬夜,教师要加强分析和辅导,帮助学生特别是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好作业。

  关于手机管理,强调要防止学生过度使用电子设备,损害视力健康,影响专心学习,导致沉迷网络和游戏等问题。特别强调要加强柔性管理,把“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的要求落实好,做到禁止性与灵活性相统一,防止简单生硬管理。强调落实要到班,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落实到每一个班级,明确保管的场所设备、方式、责任人,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我们建立了直通20万所义务教育学校的基础教育直报监测平台,将“五项管理”的相关指标作为重要监测内容,实时调度和跟进各地各校落实“五项管理”真实的情况。这也是和“双减”工作一起推动落实的。以二维码形式邀请家长利用互联网无记名直接填写调查问卷,了解家长感受和诉求,通过举报平台畅通家长反映意见的渠道。将“五项”管理纳入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我们今年出台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在评价的指标体系当中,把“五项管理”纳入重点考查要素。

  教育部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解读作业、睡眠、手机管理等文件精神,组织专家撰写解读文章,并遴选推广了一批各地各校落地的典型案例。推动各地将作业、睡眠、手机管理纳入校长教师培训、教研活动重要内容;通过相关课程教学、班团队活动、科普讲座等方式,大力普及有关科学知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宣传相关管理规定,特别是宣传这些管理要求的重要意义,增进家长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做到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形成家校协同落实的合力。

  一是作业总量和时长得到了有效控制。这在昨天“双减”工作的新闻发布会上我也做了介绍。总体看,各地各校普遍制定了比较完善的作业管理办法,建立了作业的公示制度,学校作业总量和时长的调控基本上达到了规定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也就是说,现在我们的义务教育学校90%以上的学生,能做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从了解的情况看,绝大多数是在学校完成的。不少地方通过制定分学科作业设计指南、开展作业设计大赛和优质作业展示交流活动,着力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99.6%的学生家长反映,本学期教师没有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者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二是睡眠时间管理成效逐步显现。学生睡眠管理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普遍重视,全国98.7%的学校建立了学生睡眠状况监测制度,96.1%的小学和97.4%的初中上午开始上课时间做到“小学不早于8:20,初中不早于8:00”的规定要求,少数地区因为时差的原因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的作息时间。我们收到了7714万份家长无记名调查问卷,家长反映秋季学期有76.2%的学生睡眠时长达到或接近“小学10小时、初中9小时”的规定要求。这个比例比2020年有关的调查数据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大概提高了36个百分点,过去大概是40%左右的学生达到或者接近这一段时间的要求。有的学校还给学生提供了午休的时间,如果加上午休的时间,可能达到规定比例的要求会更高一些。总体上看,睡眠时间改善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三是学校手机管理得到一定效果落实。99.8%的学校严格执行了学生手机有限带入校园、不得带入课堂的规定,91.8%的学校设置了专门的手机保管装置,学校普遍提供了学生与家长必要时紧急联络的通道,秋季学期普遍做到了不再用手机给学生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过去是有这种现象的,这个学期通过加强作业管理和手机管理,这样的一个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当然在手机管理当中,还有一件事情是很重要的,关于学生的在线游戏管理问题。今年以来,教育部会同中央五个部门专门出台了文件,对向中小学生提供在线游戏的时间也做了强制性的规定。现在规定只有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晚上8点到9点,有1个小时的时间能玩在线游戏,其他时间不提供在线游戏。这对加强手机管理也是非常有利的。

  “五项管理”政策出台以后,得到了师生、家长和社会的普遍欢迎和充分肯定,大家对作业负担重、睡眠不足、手机过度使用的危害形成了基本共识,对这些长期以来个别管、自发管、管不好的问题,逐步形成了普遍管、统一管、科学管的良好局面,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对实施情况整体评价比较好。

  一是持之以恒抓落实。加强实地调研,继续用好监测平台和举报平台,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督促地方认真改进。委托第三方开展“五项管理”落实情况的相关研究,提高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将“五项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规定要求和进校督导检查的必看内容,长期抓、持续抓,坚决防止松懈和反弹。

  二是下大力气抓协同。落实“五项管理”需要家校一起努力,特别是需要家长切实做好孩子课后时间的管理和监督。要认真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有关法律法规,督促学校切实履行家庭教育指导责任,畅通家校经常性沟通渠道,引导家长依法履行好家庭教育责任,与学校共同做好“五项管理”的落实工作,形成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机制。

  感谢吕玉刚司长。接下来,请申继亮一级巡视员介绍加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的有关情况。

  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介绍加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下面我就“五项管理”之一,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落实情况跟各位做一个报告和交流。

  大家知道,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的重要。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曾经对这一个方面有一个调查,其中发现一个结果,家里拥有图书的量和学生的阅读成绩是紧密关联的。家庭图书的拥有量在20本以下的孩子,与拥有100本以上的,他们的阅读成绩差异是非常显著的。所以,阅读对一个人成长至关重要,这不仅与阅读的量有关系,与阅读的类型也有关系,比如在调查中发现,经常读绘本、读图画类图书,对阅读成绩提高的作用不明显。

  所以,从这些调查里面我们大家可以看到,学生读多少书、读什么书,都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成绩。各位明白,阅读是一个人学习所有学科所需要的最基础的能力,并不是说阅读只是语文课的要求,我们所有学科的学习最基本的学习能力要求之一,就是我们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爱读书,这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扯到课外读物的编写、出版、发行以及学生的阅读。所有这些环节里边,对学校教育来讲,目前最主要的是要保住底线,避免学生阅读有害的书,或者无效的书。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履行教育部门应有的职责,那就是要把好课外读物进校园这个关口。在今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印发这个《办法》以后,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文件落实,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读物进校园管理这件事情很重要,但并不等于说我们发了一个文件,问题就会自然消失。为保证这项管理、这项政策的知晓率、知晓度,我们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及时召开新闻通气会和落实推进会,加大政策的宣传解读,特别是我们又组织专家对《管理办法》进行了解读说明,指导各地精准把握读物管理的政策要求。二是充分的利用典型案例来做示范引导。因为这项工作看起来没那么复杂,但做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对品质衡量准则的把握。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个问题,我们遴选了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学校,进行了典型案例的宣传,让大家从案例当中找到做工作的办法。三是请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如何阅读进行引导,特别是通过《中国教育报》开设了专栏,对《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中的书目进行导读。通过这三项工作来解决政策的知晓度、知晓率。

  第二,为了推动各地各校落实《管理办法》要求,规范做好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除了督导部门专项督查以外,我们还有三个方面的具体措施,要求各地有效地落实办法。从我们现在了解的情况看:一是推动各地及时进行传达部署。在省一级、地市一级,传达部署率达到了100%。其中还有北京、河北、辽宁、吉林、上海等10余个省,专门印发了《管理办法》的落实通知,其他省份也结合“五项管理”提出了加强课外读物管理的具体实际的要求,做了及时部署。

  二是要求各学校健全工作机制。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学校里面哪个部门来负责。另外一个是这项工作落地有什么具体的制度,这是健全机制的基础要求。从我们现在了解的情况看,全国中小学88.4%的学校都明确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责任部门。有77.8%的学校建立了校本化的推荐审核机制。全国32个省级单位、365个地市、3101个县区都设置了群众举报渠道。

  三是各地依规开展了清理工作。文件里提了四个倡导的标准、12个负面清单,学校根据这样一些要求,对学校相关的读物进行了清理。截至12月20日,全国99.9%的中小学已经按照《管理办法》开展了相关工作,有99.63%的学校已按照《管理办法》中列出的12条负面清单对校园图书进行了清理,共清理不适合孩子阅读的问题图书5000多种。

  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国家、省、市、县、校五级课外读物管理信息平台,为方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平台,及时了解辖区内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和推荐情况提供了方便,目前已经有32个省级地区、368个地市、3116个县区、20多万所学校完成了信息填报。其中,3085个县区利用平成了推荐读物的备案工作,减少了各省的重复建设,使得各地的数据可以同步化管理。二是组织专家对各学校填报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进行指导把关,对一些问题进行反馈,指导学校来剔除问题图书。三是积极引导一些企业和事业单位为小规模学校、贫穷的地方学校捐赠图书,目前已经为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捐赠了5000余册的图书。我们不仅要把好关,并且要对缺少读物的学校提供一定的帮助。这是我们围绕《管理办法》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

  阅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刚才已经讲了,读物进校园管理只是一个环节,要解决好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还需要各部门共同协力来推动这项工作。有关情况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各位。

  感谢申继亮一级巡视员。接下来我们请郝风林一级巡视员介绍加强体质管理的工作情况。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中小学体质健康情况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今年4月份,教育部印发了《关于逐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这几个月以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我做一个汇报。

  一是强化部署落实。今年5月份,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全国学校体育美育工作座谈会,对学校体育工作及学生体质健康工作做出了重要部署。7月份,在山东省召开了全国体教融合工作座谈会,进一步强调学校体育工作要突出理念、时间、教师、场地、比赛五个重点,逐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二是加大宣传引导。管理文件印发以后,召开了新闻通气会,全面深入解读文件八大重点内容,增强“师生家校社”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三是强化督导检查。积极会同督导局将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督导评估范围,开展动态监测,开展2021年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抽查复核工作,推动各地建立和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做好体质健康监测、健全责任机制,全方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及其管理水平。

  2021年4月,教育部、卫健委、体育总局等十五个部门联合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聚焦关键领域、核心要素和重点环节,联合开展近视防控八个专项行动。6月,教育部印发了《〈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进一步要求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保证体育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8月,教育部和卫健委等五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把全方面提升学生健康素养纳入高质量教育体系。

  通过努力,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已经纳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评价考核体系,全国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得到一定效果保证,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质量得到提高。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全员上报制度,建立完善了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情况总体呈现“逐步提升”的趋势,其中优良率由2016年的26.5%上升至目前的33%,上升了6.5个百分点。各学段学生超重和肥胖的比例、视力不良率比例呈年年在下降趋势。

  一是压实相关管理举措。结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体育总局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聚焦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指导各地加快工作任务分解落实。

  二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聚焦“教会、勤练、常赛”,深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体系改革,认真筹办成都世界大会(2022年)和晋江世界中会(2022年),本来应该是在2021年举办,因为疫情推迟了一年。全面带动各地扎实开展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竞赛。

  三是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指导各地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深化健康教育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四是完善条件保障体系。推动各地紧密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学校体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学校体育教师配备、体育场地器材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聚焦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细化工作举措,切实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谢谢。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5日至27日举行,全国报考人数为457万。针对报考人数大幅度的增加以及近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局部散发的形势,教育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指导各地加强风险防控和应对处置,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的举措,全力保障考试的安全。主要是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全面加强工作部署。教育部会同国家教育统一考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成员单位,提前召开考试安全工作的视频会,指导各地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的研考组织工作。

  第二,及时开展专项调度。对疫情形势复杂的重点省份进行了专项调度,加强完善应急处置方案,及时妥善处置疫情封控地区滞留考生就地参加考试,协调部署各有关省份和招生单位做好自命题试卷调配和标准化考场增设工作,确保相关考生顺利参加考试。

  第三,增设相关考点。增设备用考点、隔离考点以及医院考场、集中隔离点考场,全力确保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四,加强考试的组织管理,进一步规范考生进入考点或者考场安全检查工作的要求,加强考务人员业务培训和警示教育,切实严肃考风考纪,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

  在此,我们也提醒广大考生,要认真做好个人的疫情防护,提前了解考点有关研考防疫的要求,按照规定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要最大限度地考虑体温检测、安检等因素,合理的安排考试期间出行时间和路线,预留足够的赴考时间。要仔细认真核实确认考试时间、地点和科目,按照考务有关要求,提前准备好考试所需有关证件以及必备的考试用具。考试期间要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的引导和指挥。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是国家教育考试,我们也提醒广大考生要遵纪守法、诚信考试,希望广大考生能保持良好的心态,沉着应考,通过个人努力成就美好的梦想。

  教育部也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招生会同有关部门加强障、提升服务水平,为广大考生创造安全、温馨的考试环境。我就介绍这么多。下面的时间就请记者朋友们提问。

  教育部最近针对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出台了很多政策规定,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谢谢。

  第一,以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为引领。我们要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快速推进学校体育美育教学改革的通知》,另外一个是《〈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这两个文件。以学生体质健康为重点,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渐完备我们提出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深入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另外,我们要大力推进足球、篮球、排球、冰雪运动进校园,最近大家可能都看到冰雪运动在全国各地开展的如火如荼,尤其是京津冀这些学校更是很明显。要建立完善校内竞赛、校际联赛和选拔性竞赛为一体的大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

  我们有一个五级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国家、省、市、县、校,这个竞赛制度下一步我们要认真推进。通过督导检查的方式,推进《关于逐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相关制度的落实,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每年我们要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上报工作和抽测复核工作,并根据结果进行健康干预。

  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以及体育运动监测方面,北京市最近做得力度比较大,他们把全市所有中小状况和体质健康情况,基本上做到每天监测,统一汇总到首都体育学院的一个平台上,做到全覆盖,这项工作是做得很好的。

  第二,以完善学校体育教学条件为基础。我们要推动各地抓紧制定学校体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要统筹规划配齐配强体育教师,没有配齐的地区要划出特殊的比例用于招聘体育教师。在“十三五”期间工作力度是比较大的,在“十四五”期间要加大力度,调整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完善投入机制,并且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学校体育发展。

  第三,以加强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为导向。深入推动学校体育教学评价改革,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我们要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和记分办法,科学确定并慢慢地提高分值。前段时间,北京市也发布了通知,他们将在几年以后实行70分的体育中考,更加重视过程性的评价,这是非常合理的。所以,我们要提高中考体育的科学性、示范性和引领性,启动在高校招生中使用体育素养评价结果的研究。

  第四,要以推动体教深层次地融合为重点。我们去年印发了体教融合文件以后,梳理出8个方面37项体教融合的任务,现在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为了把这项工作推向深入,最近又制定了一个行动计划,力度更大,我相信我们下一步在体质健康方面的工作,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谢谢。

  谢谢续主任,落实“五项管理”规定,我们都知道需要家校的共同协同努力,特别是需要家长切实做好孩子的课后时间管理和监督工作。请问,在睡眠和手机管理方面,家长需要配合做哪些工作?谢谢。

  谢谢记者提问。落实“五项管理”特别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共同做好“五项管理”的落实工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国家刚刚颁布了《家庭教育促进法》,也明确了家庭的教育责任,这是一个有力的推动。特别强调了家长要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行和习惯。

  “五项管理”的出台以及贯彻落实的整一个完整的过程中,我们一致重视发挥好家长的作用,形成家校协同的合力。包括文件的制定过程中,就听取了家长的意见。在后来文件的宣传推动落实过程中,也积极听取家长的意见。

  在睡眠管理方面,家长首先要了解科学的睡眠知识,提高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首先家长要对科学睡眠思想上要重视,要掌握基本的常识,要重视做好孩子的睡眠管理。

  二是要督促孩子按时就寝。孩子晚上在家几点睡觉,主要靠家长。当然学校在孩子离校前,在我们日常的教育过程中,可以教育引导,真正回到家里以后,几点能做到按时就寝,既要靠孩子的自觉性,也要靠家长的督促教育和引导。我们提倡家长与孩子一起制订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计划或作息时间表,从孩子的精神情况、自我感受等方面,了解他是不是睡足了、睡好了。到了该睡觉的时间,就要以适当的方式督促孩子按时就寝,做到不熬夜。家长也要掌握这方面的艺术,也不要简单生硬,弄得孩子很不开心,甚至对立冲突,可能觉也睡不好。要以很有效的、合适的方式来督促孩子按时就寝。

  三是要关注孩子睡眠质量。家长在晚上时间或者孩子的课余时间也要尽可能多陪伴孩子,统筹指导孩子用好回家后的时间,要坚持劳逸结合、适度锻炼,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就寝环境,确保孩子身心放松、按时安静就寝。“双减”文件专门有一条,解决学生回家以后晚上的时间干什么的问题,特别希望家长把这一条要求能够落实好,这也是对学校工作有力的支持和配合。

  四是要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坚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也让孩子认识到睡眠的重要性,养成自主维持规律作息的良好生活小习惯。家长和孩子一起共同做好这个工作。

  在手机管理方面,家长一是要积极努力配合学校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根据学校的要求,尽最大努力劝导学生不带手机进入校园或者进校后交由学校统一管理。二是要加强对孩子在家使用电子设备的管理监督,对使用的频次、时长要有所约束,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多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户外活动、体育锻炼,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要防止网络沉迷。我刚才也介绍过了,应该说中央有关部门在防止孩子网络沉迷,特别是沉迷游戏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采取了有效措施。这为我们做好学生防止网络沉迷工作应该说创造了很好的制度环境,也为家长做好这个工作提供了支持。这就需要家长利用好政策条件,进一步做好孩子防止网络沉迷的工作。假如发现孩子有沉迷网络、过度消费等苗头倾向,要及时加以劝导。现在有个情况,游戏已经规定的比较严格了,但是可能还有一些短视频,学生也喜欢看,往往也看起来没完没了。因为短视频还没有纳入统一管理,所以也需要家长及时关注劝导学生防止在这样一些方面沉迷网络。对孩子这方面的一些问题,也要加强和学校的沟通,与学校共同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及时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回到正常状态的学习和生活。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根据《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学校要大力提倡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请问,教育部对中小学生阅读有哪些具体的要求和建议?谢谢。

  申继亮:谢谢你的提问。刚才我讲了阅读非常的重要,总的来讲,我们对中小学生的阅读可以概括为12个字:一是多读书;二是读好书;三是爱读书;四是会读书。所谓“多读书”,是要引导学生多读整篇文章,多读整本书。这主要是针对当前碎片化阅读的现象非常严重,读图、看视频、打游戏这些现象占据了学生相当多的时间,当然现在随着治理的进展,情况有所改进,“多读书”就是要在整本书阅读方面明确要求。

  二是“读好书”,《管理办法》主要解决的一个方面就是保证学生读的书无毒无害,保证学生读的书是有效的。我们对于如何确保“读好书”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一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课内外阅读有一个推荐,包括阅读的量和阅读的类型都有建议,这是我们语文课标所做的工作,来保证“读好书”。二是教育部委托有关专业机构,通过组织专家推荐出来适合孩子读的书,每年遴选出来中小学生阅读篇目。第三方面,我们现在在落实《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过程中,要求各个学校要建立推荐的制度,通过这样一个办法,学校可以在我刚才提到的课标和中小学阅读推荐目录之外,为孩子推荐一些书。总之,“读好书”主要是要把好关,由我们教育者来为孩子选好书,指导孩子去读。

  三是“爱读书”,主要是养成读书的习惯。读书习惯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养成的,特别是要从入小学开始就要抓这项工作,培养小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热爱读书。当然,学校有很多办法,这是我们大家都认为要提高阅读质量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最后是“会读书”。因为学生当中也存在一些有读无懂的现象,书看完了,不知道看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所以,怎么有效地读书,这是要求我们老师进行指导的。从总体要求上来讲,我认为“多读书、读好书、爱读书、会读书”这12个字,具体的要求会在各科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里面分年段去规定阅读的任务,当然其他学科也会有推荐的或者要求读的书,具体要求我们很难用一个数字、用一个类型去概括,除了文学类、实用类、思辨类,现在还有很多科普类的等等。

  总之,本轮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就是要强化学生基本阅读能力的提高,中小学课程会结合学科对阅读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谢谢。

  我们知道保障体育活动时间是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基础和前提。请问,教育部将如何确保每天1小时课外活动的要求能够落实到位?另外,如何确保初三、高三年级的体育课时能够真正用于学生的体育锻炼、体能训练?谢谢。

  我来回答一下,谢谢你的提问。确实在如何确保每天1小时课外活动,大家是很关注的,因为有的家长也担心完成不了,还有初三、高三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体育活动怎么办。首先,我给大家提供一个案例,青岛市二中高三的学生直到高考前最后一周,也就是教学的最后一周,他们还在上体育课,我当场问过他们的校长,真的能做到吗?他说真的能做到。我说学生有反对的吗?他说学生家长都没有反对。所以说效果是被学生和家长认可的。我们在体质健康管理文件中明白准确地提出要合理的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主要从三个方面指导学校做好这项工作:

  一是完善家校协同机制。通过《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这三个文件的实施,明确家长、学校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中的职责,要求学校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每天1小时之后的体育活动时间。推行体育家庭作业制度,家庭要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像北京市最近做的给每一个学生配运动监测手表,这块手表他只要戴在手上,校内校外他的体育活动全部能监测,这是非常好的,这样就避免了我们担心的校外活动无法去监测的情况。

  二是深化体教融合发展。我们会同体育总局等部门共同组织各类运动赛事,推进社区和学校体育资源共建共享,让更多社会体育场馆以免费或者低收费的方式惠及广大青少年学生。并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社会力量进学校,丰富学校的体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竞赛活动,扩大校内校际比赛的覆盖面和参与度。

  三是强化督导检查工作。我们将学校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的范围,开展动态监测,每年开展年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上报和抽查复核工作,推动各地落实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实施学生体育年度报告制度,重点监测初三、高三年级体育课时落实情况,并及时反馈给各地。

  我相信我们通过一系列举措,将会全方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及其管理上的水准。另外,我也呼吁各个学校要充分重视,尤其是初三、高三学生,他们其实对体育锻炼还是有需求的。他们把体育活动搞好,对学习是会起促进作用的,而不是拉低学习的。谢谢。

  下周我们将继续举行“办实事 见实效”系列新闻发布会,暂定下周一举行第三场,到时候会提前通知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发布会就开到这里,谢谢各位。

其他人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