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作风建设中存在的主体问题及治理对策

时间: 2024-03-15 07:53:49 |   作者: 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党的作风建设,是指端正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作风建设关系党的整体形象和执政地位,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命,关系国家的生死存亡。我们党历来重视作风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新一届集体郑重提出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带头弘扬党的优良作风。近年来,通过系列作风建设主题活动,干部作风有了明显改观,但也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学历高、水平低。部分领导干部热衷追求高学历,不注重提高执政水平,所做的决策严重脱离实际,给党和国家造成损失。

  2、培训多,效果差。各种名目的培训一期接一期,但由于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培训方式简单落后,导致培训效果不太理想,不能提高参训者的执政水平。

  3、制度多,落实少。各单位一般都制定了集中学习制度,但能够坚持学习的很少,有些甚至根本不学,制度有时只是做给大家看的一种形式和应付上级检查的一种摆设。

  4、要求多,兑现少。各级主管部门在学习方面对下级单位和干部提出了很多具体实际的要求,但督办检查指导较少,即使检查也不够认真,没有严格的考核兑现措施。有的单位为应付上级检查,临时编学习记录和体会心得。

  1、落实工作靠开会,工作进展靠汇报,上级精神吃不透,下面情况摸不清,缺乏最基本的政策水平和业务常识。

  3、深入基层不够,即使下基层,也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解决不了深层次问题。

  4、工作被动应付,上面任务布置后,常是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向下布置任务多,解决实际困难少,会办研究多,督查落实少,满足于开了会、发了文,缺乏埋头苦干抓落实的精神。

  6、关起门来当领导,沉不下去,两耳不闻百姓声,对群众冷暖不关心、疾苦不上心、沟通没耐心。

  1、小富即安,缺乏进取心,贪图安逸,满足于过舒服日子,做事创业缺乏闯劲韧劲。

  2、思想僵化,工作缺乏创新意识,求稳怕乱,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怕出乱子、怕担风险、怕负责任,宁可少做事,甚至不做事,也不敢主动去想事、去惹事。

  3、组织纪律差,对确定或明确交办的拖延不办,个别顶着不办,有制度不执行,甚至我行我素,不听招呼,大事没想着要报,有事不问不报,出事隐瞒不报,混过了事。

  4、精神萎靡,意志消沉,热衷于比待遇、比条件、比享受,畏惧困难,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创先争优的勇气。

  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既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又有复杂的思想根源,同时有制度、管理等方面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理论学习不够主动。部分党员干部主观上对学习抓得不够紧,放松对主观世界的改造,总以为学习是软尺度、软指标,不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那样看得见、摸得着,来得实在,认为只有经济上去了,群众才会拥护。思想上对理论重要性的认识,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对于学习处于一种自满和知足状态,停于形式,时间观念不强,没有把点点滴滴的零星时间利用起来。二是理论学习不够系统。部分党员干部对理论学习,有时是为了进行某一方面理论研究的需要,或是为了应付工作上的需要,对政治理论学习缺乏进一步探索,对经济知识缺乏系统学习,流于一知半解,影响了理论水平的提高。三是学用结合不够紧密。日常学习的方式单一,学习缺乏广度、深度,知识面不宽,理论功底不牢,导致视野不够开阔,影响工作开展。没有从知与行、学与用的结合上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造成理论学习与实践空对空、两张皮。工作中就会失去科学理论的指导,必然会出现片面性和盲目性。

  一是为民服务意识不强。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扎根于群众、植根于人民,工作才能接地气、有底气、增锐气。俗线;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 部分党员干部往往陷入繁杂的具体事务,围着日常工作打转转,沉不下心来钻研,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造成了思想上忽视群众、忽视群众的主体地位、忽视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工作上淡漠群众。有时只注重短期效益而忽略了长远发展,没有能够真正把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放在提高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上。二是唯上是从思想较重。少数党员干部把讨好上级作为工作的目标和重中之重,工作中得过且过。工作中有时走基层只为上镜头,没有把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放在首要,有些对待群众的诉求,置若罔闻。领导一句话牢记在心头,群众一件事,全当是小事。久而久之,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逐步淡忘,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逐步丧失,人的道德情操出现了滑坡。三是自身党性修养不足。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扭曲,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自己谋私利,搞山头主义,,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有的把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抛到九霄云外,不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坚持以人为本,严重脱离群众,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没有始终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是制度体系不够健全。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现实需要相比,一些制度和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如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领导干部监督制度,领导干部问责制度,领导干部作风考评机制,领导班子重大问题决策机制等等,尚要进一步改进完善。由于制度缺失,体制机制不健全,造成一些领导干部常常为牟取私利挖空心思、想方设法钻制度的空子,实施权力寻租,进行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有些制度虽已建立,但缺乏操作性,存在监管方法形式单一、监管渠道狭窄等问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考核和奖励制度,造成党员干部干好干坏一个样、 干多干少一个样、 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错误思想,没有一定的压力和动力。二是监督检查不够严格。目前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尚不到位,领导干部问责制执行还不够严格规范,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的关口前移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改善。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出问题,事前往往缺乏教育、管理和监督,发生小问题不够重视,出问题后处理过于宽泛,根本起不到警示他人的作用,甚至会助长一些人心存侥幸、铤而走险。同时机关党员和广大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没有正真获得很好落实,造成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纪检监督太晚的情况屡有发生。部分单位主要领导在工作中习惯于将是否完成目标任务作为主要指向,在日常工作中以抓事务性工作代替政治和党性教育。改进部门作风还停留在形式上,往往以开会、谈话来落实作风建设。在部门干部队伍中出现不良作风问题时,没有直截了当地严厉指出,有老好人的思想作祟。监督检查不够严格,制度执行的随意性大,有的制度讲在会上、贴在墙上、写在纸上,却难以落实到行动上。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教育人,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根本任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加强理论学习,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比以往任何一个时间里都更重要、更为紧迫。因此,作为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的重要性,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切实提高执政能力,逐渐增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一要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思想贫困往往源自理论贫困,而理论贫困往往是不学习的结果。面对新形势,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理论学习,是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需要;是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现实课题;是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的客观要求。为此,党员干部一定要把学习当作一种神圣职责,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终身追求,并作为自觉的、经常的、不间断的任务来完成,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二要增强学习的系统性。制定好阶段性学习计划和学习内容,深入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中央、省、市委重要会议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学习市场经济、法律和法规、领导科学等方面知识,逐步的提升政策理论水平和指导工作上的能力。在学习内容上,当前主要是十八大精神、习的重要讲话,同时,还要学习党章和党的历史等;在方式方法上,要做到丰富多样,如坚持用身边的先进典型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示范引导,用反面典型进行警示教育;在措施上,建立干部理论学习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学习的管理监督和考核;在效果上,要做到精和用。三要增强学习的实效性。坚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加强对实践中问题的理性思考,坚持学用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提升认识,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促进思想和工作作风的转变。要针对不一样阶段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不同问题,经常性地开展一些专题的党性党风学习教育活动,突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能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衡量一名员合不合格的根本标尺。要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一要加强党性修养。我们党一直以来很看重自身修养,加强自身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习强调,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在日常工作中牢记两个务必、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已之心,做到一身正气,廉洁从政。党员干部要对照《党章》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廉洁自律、洁身自好、敢于担当,在工作中、在作风上做好表率。同时以争先创优的奋进精神,逐步提升精气神、提高执行力。锻造作风过硬、业务过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二是深入基层调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结合自己特点,到基层单位、服务对象中去,到矛盾多意见大的地方去,广泛听取意见,找准自身存在的主体问题,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做到明显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长效机制不建立不放过。要逐步发挥调研的作用,调研就是要搞调查研究,绝不能走马观花,要真正把问题摸清楚、搞深入,才能够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使工作更加科学,获得社会认同、群众满意。要更多了解舆情、社情、民情、行情,紧跟时代要求和城市发展需求,掌握基层真实情况,既要学习推广优秀典型的先进经验,也要经常去一些困难多、问题多的地方,帮助一线干部排忧解难。三是密切联系群众。与民同心、其力断金,工作要以为民作为工作核心,多与群众及服务对象交往、交流、交心、交融,从感情上消除干群之间本不该有的隔膜,树立政民之间的新型和谐互信关系。要从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基层意见最大的问题改起,从群众要求最强烈的事情做起,加大整改力度,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掩饰、不护短,有什么样的问题就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关键。制度的落实执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制度执行情况做的监督检查。要加强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经常了解和掌握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一是健全监督网络。主要是健全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网络。尤其要重视党内监督尤其是班子内部监督。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等党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参加组织生活,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群众监督具有直接性、广泛性和有效性的特点,应充分的发挥人民群众、社会团体、派的监督作用,努力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广泛了解群众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评价。同时还应加大新闻舆论监督力度,强化舆论开放度,通过制定有关制度,确保其正常发挥监督作用。二是实行全程监督。着重解决现行监督滞后问题,必须把事前监督、过程监督和事后监督较好地结合起来。把监督的关口前移,加强主动监督,加强事前防范和过程监督,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对他们的监督就延伸到哪里,并包括八小时以外的主要表现。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干部作风问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切不可一阵热、一阵冷。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经常抓督查,经常抓考核,经常抓奖惩。定时进行领导干部作风评议,如召开征求意见会,聘请群众监督员,开展问卷调查,发放征求意见卡等等,及时有效地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充分的发挥纪委、监察机关的职能作用,加大对干部作风的执纪检查力度,对领导干部中出现的不良作风,及时进行警示和查处。